Israe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Itzhak Perlman – 贝多芬:三重协奏曲&第六交响曲 (2012) 蓝光原盘 [BDMV 19.7G]

Israe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Itzhak Perlman – 贝多芬:三重协奏曲&第六交响曲 (2012) 蓝光原盘 [BDMV 19.7G]

影片名称: Israe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Itzhak Perlman – Beethoven: Triple Concerto – Symphony No.6
文件体积: 19.79G
封装格式: 蓝光原盘 BDMV
音轨规格: 英语 DTS-HD 5.1 英语 LPCM 2.0

以色列爱乐管弦乐团 The Israe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以色列爱乐管弦乐团於一九三六年创立,初名巴勒斯基那管弦乐团(Palestine Orchestra),由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担任指挥,一九四八年以色列独立而改成以色列爱乐管弦乐团,不设置常任指挥,由祖宾.梅塔(Zubin Mehta)负责实际上的演出。以色列爱乐管弦乐团的弦乐获得很高的评价,声名直逼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成员均为犹太籍音乐家。

  以色列爱乐乐团是由著名波兰犹太人小提琴大师布罗尼斯拉伕.胡伯曼组建的音乐团体。成立之初,乐团就得到“由独奏家组成的交响乐团”的美称。自 1962年起,印籍犹太人指挥家祖宾.梅塔开始担任该团音乐总监,他对音乐的处理既明快而又充满活力,擅长指挥后期浪漫主义作曲家如布鲁克纳、马勒和理查.斯特劳斯等名家的作品。他使乐团达到了洗练、精巧的合奏水準,其明亮柔和的弦乐声部宛若天鹅绒般的质地,与当今世界上任何一支顶级乐团相比而毫不逊色。多年来,梅塔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98年,梅塔第三次访华,曾在北京的紫禁城指挥上演了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

1910年,就在特拉维夫建城后不久,舒尔米特·鲁平和小提琴家兼指挥家摩西·霍本科就创立了这里的第一座音乐学校—舒尔米特音乐学院。在一段时间里,特拉维夫的音乐活动全部都是围绕着这座学校展开的,而由霍本科所指挥的学院管弦乐团曾经异常活跃。1923年,以色列歌剧院成立,用希伯莱语首次演出了《茶花女》。1927年,福德豪斯·本·齐西创立了埃雷兹以色列交响乐团,这是以色列第一个独立的乐团。

当纳粹执掌了德国的政权,并且开始了对于犹太人的迫害之后,特拉维夫面临一次移民潮,大批的犹太移民蜂拥而至,其中包括许多杰出的作曲家、演奏家和学者。 1933年,随着纳粹有计划地在各行各业对于犹太人实施清理运动的开始,指挥家威廉·斯坦伯格失去了他在法兰克福和柏林等地的歌剧院和交响乐团的指挥职务,最初他曾经组织起犹太文化团体,为犹太人社区举行音乐会,但是时局的不断恶化使他不得不最终离开德国,于1936年率领着一大批犹太音乐家到达了巴勒斯坦。

同样,从1933年开始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还有杰出的小提琴家布罗尼斯拉夫·胡伯曼,从那时起,他便取消了在德国的一切演出的预约,并且在这一年的9月在一封写给富特文格勒的公开信中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在此之后,胡伯曼用了将近3年的时间来动员和劝说许多犹太音乐家移居巴勒斯坦,这些一流的音乐家中包括许多曾经在德国和东欧的一些乐团中担任首席的演奏家,纳粹主义的兴起使他们失去了在这些乐团中的任职,面临着失业甚至更为残酷的命运。1936年对于以色列的音乐进程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在胡伯曼和斯坦伯格的发起和努力下,主要由流亡的犹太音乐家组成的巴勒斯坦交响乐团问世了。

乐团建立后的第一场音乐会在这一年的12月26日在特拉维夫的利凡特集市大厅举行。在得到胡伯曼的邀请之后,为人正直的托斯卡尼尼没有片刻踌躇便欣然接受,担任了乐团首场音乐会的指挥,毫无疑问,这在那个年代需要极大的勇气。

首场音乐会在托斯卡尼尼的指挥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与每一位演奏家的高超技艺也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在成立之初,乐团就得到了“由独奏家组成的交响乐团”的美称。托斯卡尼尼显然也对此非常满意,于第二年再度前来指挥了乐团的演出。

在第一年的音乐会演出中,斯坦伯格担任了主要的指挥工作,1938年,他在托斯卡尼尼的邀请下前往美国,成为这位大师在新成立的NBC交响乐团中的助手。在此之后,乐团一直没有一位常任指挥,而是由不同的客席指挥指导演出。乐团从1946年改称巴勒斯坦爱乐乐团,1948年,以色列宣布独立,乐团也随之改名为以色列爱乐乐团。从1958年到1960年,让·马蒂农担任过乐团最早的音乐指导。在此前后的时期里,一大批杰出的指挥家都曾经与这个乐团有过合作,其中有库谢维茨基、蒙什、米特洛波洛斯、奥曼迪和索尔蒂等人,他们的到来使乐团的合奏水平在短期内迅速得以提高。

在1948年到1949年的演出季中,伦纳德·伯恩斯坦担任了以色列爱乐乐团的音乐顾问,从此,他就一直与这个乐团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1957年,当乐团新的演奏大厅弗里德里克·曼大会堂落成时,伯恩斯坦指挥了盛大的揭幕音乐会。1986年,以色列爱乐乐团授予68岁的伯恩斯坦“桂冠指挥”的荣誉称号,以表彰他对于乐团的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祖宾·梅塔与以色列爱乐乐团之间的渊源始自1962年,在这一年,他第一次指挥了这个乐团便与之建立了特殊的联系。随着与这个乐团演出的不断增多,1966年他率领这个乐团进行巡回演出,而在随后的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战争爆发后,他又重返这个国家,指挥了特别音乐会。1969年,梅塔被任命为乐团的音乐顾问,1977年成为它的音乐指导,而在两年后他成为纽约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于是,梅塔频繁穿梭往返于纽约和特拉维夫之间。1981年,以色列爱乐乐团授予他终身指挥的职务。可以说,梅塔是对于这个乐团产生了最大影响的一位指挥,他使乐团达到了洗练、精巧的合奏水准,特别是其明亮柔和的弦乐声部具有一种类似于天鹅绒般的特质,可以与当今世界上任何一支一流乐团相比而毫不逊色。

在梅塔的指挥下,以色列爱乐乐团的演出曲目中的当代作品越来越多,其中也包括许多以色列当代作曲家的代表作。保罗·本·海姆反映战争的暴力和人类苦难的第一交响曲是在1940年专门为当时的巴勒斯坦交响乐团创作的,直至今日,它仍然是以色列爱乐乐团的保留曲目,特别是交响曲的第二乐章《诗篇》则更是乐团在国外旅行演出时最能打动人心的作品之一。

自从建立之日起,以色列爱乐乐团就开设了专门为年轻人而举办的系列音乐会,以一些轻松的古典音乐作品来向青少年展示音乐世界的优美和迷人。1959年,乐团还在特拉维夫开始介绍经典的歌剧曲目,第一部上演的作品是由朱利尼指挥的《福斯塔夫》。也是在这一年,由乐团成员构成的新以色列四重奏团问世,并且成为以色列音乐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60年代末期,乐团开始举办鲁宾斯坦音乐节,以此来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音乐家的参与。

1976年,在以色列爱乐乐团庆祝其成立40周年时,这个乐团就已经拥有110位成员,每个音乐季的演出曲目为12套。现在,乐团的演出季售票达3万多张,无论根据什么样的标准,这都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数字,如果考虑到这个国家的人口较少的因素,这个数字就更加难能可贵了。目前,以色列爱乐乐团每年还在国内各城市举行义演,场次高达150场之多。

1951年,以色列爱乐乐团首次赴美国和加拿大访问,从此开始广泛的国外巡回演出,作为这个国家的文化使者,其足迹已经遍及世界各地。由于以色列在国际上的特殊地位,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无法与许多国家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然而以色列爱乐乐团却能够打破政治因素的限制,远赴许多国家演出,并且多次参加重要的国际性音乐节,受到热烈的欢迎。仅从这一点上来说,乐团的成功就已经令人瞩目了。

从80年代末期开始,又一次来自前苏联地区诸国的犹太移民涌向以色列,以色列爱乐乐团的人员也从而得到了充实,由于这些移民音乐家中以弦乐演奏者居多的缘故,给乐团的小提琴声部带来了更大的变化。在增加了新鲜力量后,乐团的表演水平也发生了较大的飞跃。然而尽管多年来吸收了大量移民,目前以色列爱乐乐团的成员中仍有一半以上出生于以色列本土,并且大都在国内接受过音乐教育和培训。乐团在培养年轻音乐家方面一直不遗余力,由它所资助的以色列爱乐青年乐团也是活跃在特拉维夫的一支具有相当水准的交响乐团。

《C大调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三重协奏曲》是贝多芬运用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件乐器的组合与交响乐队相对置形式写成的一首协奏曲。这首作品原本是为答谢他的经济赞助人鲁道夫公爵而作,于1803年开始动笔,但这位公爵的琴技却实属一般,所以贝多芬别出心裁地写了这首奇特组合的《三重奏协奏曲》,其中钢琴部分是最为简单的,但小提琴与大提琴声部的演奏正好相反,技巧艰深复杂。<br>在这首精彩绝伦的作品中,既有辉煌灿烂的皇者之风,又有触及灵魂的深情对话,还有极富哲理性的苍劲感,令人拍案叫绝。三种独奏乐器在技术和深度上都闪耀着夺目的光彩,大提琴尤其出色。贝多芬把大提琴这种长期被忽视的乐器提高到了同钢琴、小提琴平起平坐,平分秋色的地位,它不再是个配角,这无疑是贝多芬的独创和功劳。在指挥的带领下,管弦乐队绝佳地丰富和推动着独奏部分的发展,配合着独奏乐器将音乐中的英雄气概和豪情三倍地扩大,交响乐在此显现出一种罕见的、震人心魄的力量。

乐曲为奏鸣曲式,第一乐章:快板,低音提琴以一种神秘的情调轻声地吟诵主要主题,接着全体乐队进入主要主题,小提琴在属调上出现第二主题。在第三副题之后,独奏家以“小协奏曲”的群体出现,大提琴,小提琴加入,接着钢琴跟进,各自对主要主题加以陈述。三位独奏家和乐队在发展部运用高度的对位技巧,以室内乐简化的织体,精心描述这些主题并变奏。在高潮之后,让位于独奏家们优美如歌的乐段,乐队以饱满的热忱冲向第一乐章辉煌的结尾。

  第二乐章:广板,带有深沉和庄严的情绪,在温和的弦乐伴奏下,大提琴独奏以长气息的、如歌的旋律开始;在独奏小提琴加入呈示部之前,随着钢琴演奏的伴奏音型,木管接过这充满感情的主题。一个忧郁而神秘的乐段没有间歇直接进入终曲乐章。

  尽管当时以波罗乃兹舞曲作为终乐章很普遍,贝多芬在作品中运用这种曲式,还是比较少见。大提琴宁静地引出再现的主题,其他两位独奏家依次接力。随着乐队的进程,推进着乐章向前发展。在主部主题经过变奏再次呈示之间,独奏家们的三重奏在第二插入部以辉煌的室内乐风格清晰闪现。在轻快的、速度加倍的倒数第二主题之后,独奏三重奏在乐队的和弦衬托下展开华彩。随着华彩乐段最后极弱的颤奏逐步增强至消失,波罗乃兹主题回到原速,把协奏曲带到其讲究礼节般的典雅和凯旋般的结尾。

Tracklist:

  1. Ludwig van Beethoven : Egmont Overture, Op. 84
  2. Ludwig van Beethoven : Concerto for Violin, Cello and Piano in C major, Op. 56, Triple Concerto
  3. Ludwig van Beethoven : Symphony No. 6 in F major, Op. 68, Pastoral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